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任何一個金融市場內投資,您都必須要了解內裡的運作。這一課我們將為大家揭示外匯市場的結構和參與者。

內容

外匯市場涉及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或兌換,在全球普遍被稱之為Forex或FX。它並沒有中央交易及結算所負責配對訂單,是一個分散式的場外交易市場。由於沒有中央交易所,交易商與交易商之間的競爭阻止了壟斷市場的定價策略。 

場外交易市場相對集中式市場有甚麼優勝

和大部份的股市和期貨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是分散式的市場。在外匯市場中有很多的經紀去聯合買家和賣家。每一位經紀都有能力 和權力去獨立履行交易。這無疑會間接令外匯市場更具競爭力。投資者可在眾多交易商中選擇服務水準最高和提供最合理交易價格的外匯公司進行交易。相反,在股 票市場內,如紐約股市,所有的買賣都會經由同一的經紀和清算行(Clearing firm)負責。買賣相方需要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會面才可以進行在交易所中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交易。這亦是股票在同一時間可有同一價格的原因。這無疑會令經紀 和清算行坐擁過大權力而通常沒有意欲去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服務。

交易時間

即市外匯市場相對世界其他的市場更具吸引力,因為它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交易時間。全球的金融中心、銀行和其他外匯交易的機構都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市場,只有少數的假日例外。當某城市的金融中心收市時,在世界他方的金融中心便會開市。

全球外匯交易時間(北京時間):
悉尼:07:00---14:00
東京:08:00---14:00
香港:09:00---16:00
新加坡:09:00---16:00
法蘭克福:15:00---23:00
倫敦:16:30---23:30(夏)
倫敦:17:30---00:30(冬)
紐約:20:00---03:00(夏)
紐約:21:00---04:00(冬)

雖然外匯市場是世界性循環地開市,但影響力最大的是東京、倫敦和紐約市場,它們佔了全球匯市總交易量的70%。這些時段中有多個市場重疊開放,尤其即是美國和主要歐洲市場都開市時間(香港晚上時分)。以下是這三個市場的特性︰

東京:每日平均交投量達1500億美元

東京是這三個市場中在最早時段開市的市場,很多投資者會利用它去預測當天市場動態。大約十分之一的外匯交易都是在東京的市場成交的。日圓、紐元和澳元在東京市場交投量較其他貨幣為大。

倫敦︰每日平均交投量達5700億美元

長久以來倫敦為世界上最有秩序和最具影響力的外匯市場,大約佔有30%的市場交投量。在倫敦市場內,交易可迅速地行使,因此很多大型銀行都會通過倫敦的市場進行交易。

紐約︰每日平均交投量達3300億美元 

紐約是全球第二大的外匯市場,大約佔有16%的交投量。在美國的現貨市場,大部份的交易都是在紐約時間上午八時至中午十二時進行的,那時亦是歐洲投資者最 活躍的時侯。可是在中午以後,因為流動性減低,交投量通常變得十分反覆。因此投資者較少注意下午的市場走勢。紐約匯市會受美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影響,而且 會與資本市場走勢相近。


參與者的階層

80年代以前,匯市參與者只限於大型銀行和央行。大型銀行可以透過同業經紀或電子經紀系統(EBS)和路透互相進行交易。 近年來,匯市的成長有賴科技的進步和國際資本流動性的增加,小型投資者和大型銀行之間的隔膜被逐漸打破。網上交易革命使活躍的小型投資者和交易商以低成本 及有效率地連繫起來。現在,大部份投資者買賣外匯的行使價格和買賣速度都與大型銀行的差距不大。

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在過去二十五年來,各個地區的經濟逐漸邁向全球化。除了中央銀行、大型商業或投資銀行及企業外,今天的匯市加入了基金組織 和個人投資等參與者,提高了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和價格的穩定性。亦由於匯市有一定的買家和賣家,意味著一個投資者在沽出的同時,總有其他投資者在市場吸納, 令市場變得更有秩序。

各種參與者投資於匯市有著不同的目的:透過匯率波動獲取短線利潤、防止弱勢貨幣所帶來的損失、兌換外幣以購買該國產品或者是試圖影響匯率。無論起初目的是 甚麼,主要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都會影響貨幣的供求。投資者應該清楚暸解各類參與者在匯市裏的角色及目的。下列部分我們將會為大家逐一探討。

大型商業或投資銀行

商業銀行戶口在匯市交投量所佔的比例最大;這些銀行之間有着良好的信貸關係,因此它們參與大部份的外匯交易—大約三分之一的外匯交易都是屬於銀行與銀行之 間的,每日成交量更數以億元計。基本上,由於所有參與者都必需透過商業或投資銀行進行外匯買賣,這些銀行在匯市裏充當賣方的角色。它們亦可得悉買賣流向和 央行、大型對沖基金的入市情況,可稱為外匯市場交易的核心。

大型商業機構、對冲基金和中央銀行都是銀行同業的主要客戶。例如當大型日本的國際性機構需要支付在美國員工的薪酬時,它必需買入美元賣出日圓,到銀行進行 交易。這類的交易每天以十億元計,佔有外匯市場交投量的四份之三。由於大型銀行擁有大額的交投,它們可以得到一些最新的資訊,如資產流動量和方向的重要資 訊;亦可以利用手上大量的持倉頭寸去預測大市未來的方向及利用強大的資產權力去在重要的技術水平保障銀行本身的持倉頭寸。這通常會導致有支持和阻力的出 現。最後,它們還可憑藉其研究部門為專業的投資者作基本和技術的分析。這些因素令良好的投資者可以利用銀行所提供的資料去進行交易。這些銀行的研究會包括 有機會交易的機會和銀行的專業資訊。大部份的銀行研究報吿可以在"www.dailyfx.com" 中瀏覽。

路透(Reuters)和電子經紀系統(EBS)分別在1992年和1993年成立,取代了話音交易系統。透過電子系統和終端設備,獲政府認可進行外匯交 易的金融機構可以自動進行現貨買家和現貨賣家的配對。這些電子系統迅速轉變了銀行間的交易模式,令價差大幅收窄,全面去除了在1980年代盛行以價差獲取 暴利的商業策略。低運作成本、效率高和擁有高透明度令電子交易更加廣泛地被接納。

中央銀行 

央行與投機者目的不同,它們進入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為監察市場及透過公開市場操或買賣政府債券,控制貨幣供應和利率。
央行常常採取干預行動以嘗試穩定反覆無常的市場,它選擇入市干預的因素包括:回復市場穩定、支持某價位、減慢價格變動和扭轉走勢。干預市場可以由一間或多 間央行合作進行,他們可以透過傳媒向大眾作出聲明,公開和直接地採取行動;亦可以不公佈消息,透過經紀秘密運作。不同目標需要運用不同方法,例如要回復市 場穩定,央行間便通常互相合作。但是,一個對干預市場持有保守看法的國家只會在突發性事件下(如政治動盪或自然災禍)才會採取積極入市的措施。在基本因素 (如交易趨勢、利差和資金流向)帶動時,大部分央行都不會作出干預。

以下是有關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重點概括:
• 中央銀行可以使用大量的資金儲備 
• 中央銀行需要達成指定的經濟目標
• 央行可以以控制貨幣供應和利率以達成指定的目標
• 央行會設定隔夜借貸利率影響其本土貨幣的利率。
• 央行亦會買入和賣出政府的證券去控制貨幣供應。
• 央行會在公開市場買賣本土貨幣去影響匯率。

綜合上述討論,投資者應可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
知道央行的政策和其對本土經濟的意見會方便投資者預測央行未來的動向和政策。

商業參與者

企業由不同的團體組成,包括大小企業、出入口商、金融公司和消費者服務公司。企業投資外匯有數個成因,國際性的企業需要各國貨幣來繳付原料、員工和廣告的 費用。普遍來說,出口商會接納自己國家的貨幣或美元付款。貨幣的價值會直接影響這些企業的繳付,而它們入市的目的正正就是藉對沖以減低資金風險。

歐盟成員國較少傾向以歐洲貨幣作對沖(因為這些國家有經濟關聯,所以貨幣亦有一致的動向);相反,歐洲公司經常以日圓作對沖。然而現在亦有少數企業會在匯 市作投機,即他們入市純粹是為了在市場波動中賺取利潤。這類以外匯市場作為投資工具的公司日漸普遍。作為外匯市場中的活躍投資者,他們對匯價有很大的影 響。由於企業以市場作商業用途、對沖和投機,其交易的方式都是傾向長期投資。但企業不喜愛反覆無常的市場。因為一個穩定的市場才能方便他們預測利潤,故此 市場方向和價格水平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

全球基金經理

由於投資證券的全球基金經理、信託基金、退休金和套利對沖基金和其他外國的金融工具不斷重新定位,並調整它們的投資組合內的國際資產固定收入,這些交易通 常涉及相當大額的資金。很多的基金經理會投資外國的金融工具。當他們買賣這些工具時,必需要進行外匯交易。因此,當某個國家的股票和債券顯得吸引的時候, 該國便可招來更多外商資金,匯價自然上升。除此之外,使用對沖策略的國際性基金越來越多,暗示對沖基金投資組合活動亦開始影響外匯市場。

外匯基金

外匯基金又稱為全球宏觀基金(Global Macro Fund),主要針對宏觀經濟走向及匯市動向進行分析及操作,其在外匯市場主要是為了投機。例如一些大型基金傾向使用套息買賣去賺取利率差別的利潤;一些 則會審視誤導性的經濟政策和低估/ 高估價值的貨幣去進行現貨交投;一些則純粹觀測遠期經銷對匯市的影響。

基金參與者的數目在近年大幅上升,佔據了市場的20%。毋庸置疑,隨著投入外匯基金的資金越來越多,這樣大的市場規模和流通量是很具魅力的。當很多參與者都買入同一種基金的時候,基金就可以對匯市有很深遠的影響。

個人投資者

零售現貨外匯買賣是世界貿易市場的新領域。個人投資者必需通過經紀或外匯公司才可買賣。網上外匯買賣的出現,使個人投資個人投資者現時可以自由進入外匯市場,並能夠找出可以和銀行同業市場作比較的叫價以投機和對沖。 

由於銀行同業市場自成一體,相對來說,個人投資者在找出一些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差、價格公平和以客戶為中心的交易商是比較困難的。隨著網上外匯買賣的出 現,使個人投資者能夠找出可以和銀行同業市場作比較的叫價。網上外匯公司的價差通常比銀行同業市場高出少許,例如網上提供的價差為5點,而銀行同業價差只 為3點。

零售現貨市場已是外匯交易的大趨勢。直至1996年,外匯交易只是提供給銀行,機構和高資產值的個人投資者。在網上外匯交易推出前,個人投資者不可能以投 機的目的進入外匯市場。銀行同業、機構和基金經理組成緊密的關係以操控市場。隨著網上外匯買賣的出現,使個人投資者能夠找出可以和銀行同業市場作比較的叫 價。網上外匯公司的價差通常比銀行同業市場高出少許,例如網上提供的價差為5點,而銀行同業價差只為3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外匯
    全站熱搜

    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